【材料+】说:
这两天小编看到了一则新闻“12月1日,俄罗斯正式向中国空军交付了第3批、共计5架的苏-35S战斗机”,对于这件事,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已经有了歼-20,为什么还要买不能隐身的苏-35S?”,顺便再嘲讽一下靠魔改“侧卫”出名的某厂、某所……然后,小编看了惊鸿写的一篇文章,就此事给出了他的意见,这里面的观点小编还是很赞同的,我们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集各家所长,发展自己是很有必要的。
在惊鸿的《为什么中国有了歼10歼20,却还要采购苏35?》一文中,他说道:“对于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几个国产“侧卫”型号歼-11B、歼-11D、歼-16的情况来看,要么是机体结构仍然是有缺陷的早期苏-27SK的版本,要么飞控、火控、推控的整合力度不够,没做到“飞火推一体化”;而航发上虽然用国产的涡扇-10“太行”的相关型号替代了俄制航发,但仍未采用矢量喷管。”
看到这个矢量喷管,按照小编的惯性,小编觉得这个部件不简单。也就是说,这个技术的突破应该能决定着我国航发的地位。因此,小编查询了一些资料。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这个矢量喷管。
什么是矢量喷管?大家都学过矢量,矢量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也就是说矢量可以改变方向。这个特性反映在发动机尾喷口上就是发动机的喷出的气流可以改变方向,这个气流可以看做一个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发动机喷出的气流平行于飞机轴线向后。而发动机是不能转动的,想要使这个气流朝其他喷就要在发动机喷口处加装一个可以转动的管子,这个管套就是矢量喷管。矢量喷管相比于常规喷管的最大外观特征就是矢量喷管能够把发动机尾喷口的截面转到与飞机轴线不垂直的方向上。就像下图这样:
我们知道飞机靠各种舵面来控制飞行方向,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大迎角,超音速机动,尾翼等舵面控制方向的能力就会因气压,气流的变化而大幅下降,这时要想有效控制飞行姿态就需要对发动机喷流进行方向调整,这就需要矢量喷管的转向来完成。矢量喷管可以使飞机进行任意的精细姿态调整,进而做出各种机动动作,例如在空中翻筋斗,摊煎饼(以机尾为轴,机头水平方向360旋转),落叶飘(飞机一边水平旋转一边垂直下降)等。我们在各种大型航展上看到的那些“逆天”的战斗机机动动作都是由矢量喷管完成的。
矢量喷管主要可以分为:二元矢量喷管,三元矢量喷管(轴对称矢量喷管),折流板矢量喷管。二元就是尾喷管只能作上下摆动,高温高压燃气也只能改变上下方向。三元的意思就是喷管可以360度全向偏转。从喷口形状看,二元矢量喷管的喷口是矩形的,三元轴对称矢量喷管的喷口截面是圆形的。折流板矢量喷管是靠发动机喷口处3块折流板调整喷流方向。
二元矢量喷管
F22战斗机二元矢量喷管略微向上偏转
二元矢量喷管向下偏转
装有二元矢量喷管的美制F119-PW100发动机(F22战斗机的发动机)喷流效果图
三元矢量喷管
留里卡-土星式喷管
卡里莫夫式喷管
折流板式矢量喷管
这种矢量喷管是问题最大最脑洞的矢量喷管。它的思路是这样的:在喷口处一圈放3个相互夹角120度的板子,靠3个板子偏转改变推力方向。如下图:
当然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它的问题:这个喷管的封闭性太差了,大部分气流从两个板子间的空隙跑出去了,推力自然就损失了。这就像我们拿着一个布满豁口的水管子喷水一样。到目前为止,只有日本“心神”验证机,美国X31验证机使用了这种喷管。
陶瓷基矢量喷管部件 - 西工大
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对各种形式的矢量喷管的研究并应用于各型导弹,火箭的设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对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进行研究,曾在一台涡喷6上安装了二元矢量喷管并进行了地面试车。各单位对于轴对称矢量喷管的研究也有大量成果,据信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达到了实用水平。我校在轴对称喷管上也进行了研究并屡有建树。但要想给战斗机装备矢量发动机并形成战斗力,首先需要一台大推力的先进航空发动机,更困难的是实现控制系统的飞火推一体化。而被寄予厚望的FWS-15距成熟尚需时日——这也正是歼20将先装备FWS-10B的原因。不论如何,航空人正在攻克航空技术的一个个障碍,矢推版歼20呼之欲出,不日我们就会看见更趋于完美的“威龙”护卫华夏大地。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相关阅读:
来源:空院微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