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孔有机械针孔和化学针孔,机械针孔往往使墨膜形成针孔,这是由于印版和印辊这转造成的,一般在同一部位,同一大小的小孔区域。而化学针孔,大小不同,多少不同等的小孔区。而偶尔出现点式空白圈的针孔,则是因为杂质或油墨体系中的微小树脂颗粒在印后干燥后产生的缩孔。
化学针孔故障是因湿墨中溶剂挥发速度过快,以及因印膜中空气泡沫溢出,湿膜不能流平,导致了墨膜干燥后留下针状小孔。当然也有油墨中稀释过渡,产生气泡未消失。其次是油墨中含有少量水分,或是高度太高,也易产生针孔现象。一般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调节:
1) 如果油墨的润湿性差, 流平性不好,无法按要求润湿承印物, 转移的墨层部分发生收缩, 也会导致针孔现象的产生。可适当在油墨中加入1.5%左右的表面张力调节剂, 以改善油墨的润湿性和流平性。
2) 在印刷过程中, 由于油墨调配不当,不能在印版、承印物表面形成连续的墨层,就容易产生针孔故障。油墨粘度过小,遮盖力差,干燥后就容易出现针孔。此时应分清针对油墨的真溶剂和假溶剂,适时调整好油墨粘度和控制好油墨干燥度。
3) 油墨的流平性等性能不好,在印刷过程中油墨扩散不匀或存在气泡,导致油墨转移不佳,从而产生针孔。此情况可改善油墨的流平性,调节刮刀,使墨层厚度适宜,同时还可在墨槽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
4)油墨的干燥速度与印刷速度是成正比例关系,油墨干燥太快或有风直接吹在版辊上,使网纹辊网穴中的传墨量减少且不匀,从而出现针孔。
5)生产时如果油墨没有使用回流巡环系统,油墨就有结膜的可能,或油膜喷口空气含量大,一旦有空气进入,产生孔隙、气泡,干燥后就会出现针孔。
6)油墨的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小网点的再现。因此购买油墨应用细度仪测其细度,一般应≦15um。
7) 油墨的适应性调节;包括粘度、色浓度的调节,可用粘度自动调节器调节,在油墨色浓度上,沏忌用溶剂冲淡,要用专门的冲淡剂来调节,以免因油墨颗粒冲稀产生小网点印刷丢失。
8) 在印刷一段时间后,油墨会产生许多活性基团,这些基团会与凹版滚筒的铬离子结合,当这些结合物出现在渐变版的浅网部分时,其结合力会阻碍油墨的转移,从而造成堵版、起花点、小网点印刷丢失。(作者:陈孟杰)